n130363

标签: 电动车

美国人也着急: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全球普及,可我们想买也买不到。在许多人眼中,美国

美国人也着急: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全球普及,可我们想买也买不到。在许多人眼中,美国

美国人也着急: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全球普及,可我们想买也买不到。在许多人眼中,美国汽车工业曾是全球标杆,无人能及。特斯拉的崛起,更是强化了这种自信。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,中国电动汽车正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全球——从欧洲到东南亚,再到拉美,随处可见比亚迪、蔚来、小鹏的身影。然而,当你跨过大西洋来到美国本土,这一幕却戛然而止。这里几乎没有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的影子,仿佛置身于一个平行世界。数据显示,从2023年起,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突破120万辆,同比增长77%,在欧洲市场占有率已超10%,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更是高达30%。但直到现在,美国这个数字无限接近于零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?简单说,这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,而是人为设置的壁垒。美国对中国汽车的限制,近乎全方位封锁——份额超10%就触发国家安全调查,高管入境常被执法部门“重点关照”,关税高达25%以上。更讽刺的是,这种保护主义正让美国消费者付出代价:美国电动汽车平均售价超5万美元,而比亚迪在欧洲仅2.5万到3万美元,在墨西哥只要1.5万到1.8万美元。技术上,中国车型平均半年迭代一次,美国品牌却进度缓慢。对此,一些美国人辩解称,这是出于对质量和安全的担忧。他们声称中国汽车堆砌花哨科技,可靠性存疑,甚至臆测销往墨西哥的车型是“低配版”,不符合美国标准。但这些说法经不起推敲:挪威公路管理局的报告显示,中国电动车事故率低于欧洲同行,EuroNCAP安全测试中,比亚迪海豹等车型拿下五星评级。至于充电插头标准问题,在全球化供应链中本属常态,却被渲染成“阴谋论”。这种偏见,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车的排斥。当时,美国人嘲笑丰田、本田是“廉价铁皮盒”,结果日本车靠省油耐用征服了市场。今天,中国电动车正走同样的路:通过极致成本控制和快速创新,卷出竞争力。长远看,这种封锁只会伤害美国自身。麦肯锡研究预测,若不开放合作,到2030年,美国汽车业可能损失15%的全球份额。理想方案是学习中国当年的开放——允许外企合资本土化,但需平衡技术保护。毕竟,中国家电和手机业已证明,低价竞争不是终点,而是产业升级的跳板。美国汽车业面临抉择:是拥抱变革,还是重蹈英国汽车衰落的覆辙?答案,将决定谁真正主导未来。【来自懂车帝车友圈】
9月16日!美国把日本汽车的进口税从25%降到到15%,东京时间16日下午1

9月16日!美国把日本汽车的进口税从25%降到到15%,东京时间16日下午1

9月16日!美国把日本汽车的进口税从25%降到到15%,东京时间16日下午1点01分生效。要知道,今年4月,美国还大张旗鼓地把进口车关税从10%飙到25%,白宫当时拍着胸脯说“这是守好本土汽车业的最后一道门”。结果呢?门没守住,自己先把规矩改了,这脸打得比谁都响。先说说美国老百姓的反应。之前25%的高关税,直接让日本车在美国的售价涨了一大截—平均每辆车贵了1.2万美元!不少美国人买日本车就是图个实惠,这下好了,钱不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。美国本土车企更别提多狼狈了。福特今年上半年的电动车业务,直接亏了32亿美元,比年初预计的全年亏55亿还超了不少;通用更夸张,直接把50亿美元的电动车工厂投资给推迟了,理由就一句话“没人买”。就连特斯拉,在美国本土的销量都掉了12%,不少订单被比亚迪的海外版车型抢了去。为啥会这样?很简单—美国本土电动车要么续航短,要么比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贵30%,老百姓又不傻,当然不买账。更要命的是零件断供。美国自己造的汽车零件,连一半都不到,才45%!像车载芯片、电池里的正极材料,70%都得靠进口,而日本就是主要供货商。之前25%的关税一落地,日本零件商也扛不住,供货慢了不少。今年6月,福特在密歇根州的工厂,就因为缺日本的车载芯片,停了整整两周,少造了5万辆车,损失惨了。美国突然对日本“松口”,当然不是好心。日本想拿这10个点的关税优惠,付出的代价可不小。有东京政府的内部文件露出来,日本答应未来三年多买8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,光大米就得多买75%;还得配合美国搞半导体—让本土的信越化学继续限制对华出口,再和英特尔一起,砸120亿美元在广岛建芯片厂,专门造汽车芯片。更关键的是,日本还得帮美国在东南亚搞“汽车供应链联盟”,想把中国排除在外。说白了,就是拿好处就得听话,美国这算盘打得,隔着太平洋都能听见响。最让人看不过去的,是美国的双标。同样是进口汽车,对中国电动车加的税高达100%,还不准美国车企用中国电池;对欧盟,虽然维持10%的税,但去年因为美国的补贴政策,欧盟直接反制,现在还僵着;唯独对日本,又是降税又是给100亿美元电动车补贴。这不是看人下菜碟是什么?明摆着把日本当“小弟”,拉着一起对付中国。可日本车企也不傻。关税降了,丰田、本田的股价在东京涨了3%,但丰田CEO佐藤恒治立马给员工敲警钟:“别被短期利好骗了!”为啥?因为美国市场的利润早被关税和供应链成本榨得没多少了,日本车企转头就把更多产能挪到了东南亚—美国想绑着日本对付中国,结果人家悄悄转了战场,这波操作也是绝了。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,美国搞关税根本不是为了“保本土”,而是自己的电动车技术跟不上了。中国早就能造固态电池了,电量比美国的多20%,还便宜15%;智能驾驶方面,中国的L4级技术都在不少城市用上了,美国还在搞试验。美国汽车研究中心说了,就算没有关税,美国电动车技术也比中国落后3到5年。靠降税根本补不上这个差距,毕竟日本车企的电动车技术,也得靠中国宁德时代授权。现在的局面多讽刺:美国想靠降税救本土车企,结果工人还在罢工要涨薪,因为大家都知道,车企竞争力没上来,失业风险还是大;欧盟直接看不下去,联合韩国要去WTO告美国,说它的“差别关税”违反规则;日本拿着优惠,却偷偷往东南亚跑。说到底,美国这次降税就是个“应急补丁”。电动车时代都来了,还想着靠关税搞霸权,根本没用。老百姓买账的是便宜好用的车,车企能活下来靠的是技术,不是关税。美国要是还不琢磨怎么搞技术,光靠耍手段,早晚得被甩出电动车的赛道。而那些盯着技术、愿意合作的国家,才能在这场汽车业的大洗牌里赢到最后。信息来源:美国降低日本汽车关税的政策于2025年9月16日东京时间13时01分正式生效,这一事件的核心信源是美国政府的官方声明
换成纯电车才知道的三个真相,以前是自己吓自己,被别人忽悠了

换成纯电车才知道的三个真相,以前是自己吓自己,被别人忽悠了

换成纯电车才知道的三个真相,以前是自己吓自己,被别人忽悠了先讲个神人神事。我一朋友开一辆老头乐,花了两个月时间跑了16000km,从四川一直跑到新疆,走云贵高原再由西往东横穿了整个西藏,顺着219国道走经了新疆后,又一路往北干掉到了喀纳斯湖。总共花了3700元的电费,路上车辆状况没出任何问题,经过了数十座大山。一路上还能用外放电烧水泡茶,而他,开的只不过是一辆老头乐而已。那么如果是十几万,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,又能达到什么样的地步呢?这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时代,每一个看不清这个时代的人,还想着买油车的人,早晚会后悔现在的选择。这些后悔买燃油车的人会担心充电困难,电池容易坏,智能化体验华而不实之类的。但只有当你换到纯电动汽车之后才发现,原来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未来就是纯电动车,不管是什么插电式,增程式,绝对只是过渡品。首先就是充电问题,人们买插电式或者增程式,无非就是觉得路上没电了,最起码还有个油箱来做保障。可开了纯电车之后才发现,谁没事天天跑高速,大部分都是在市区代步,走到哪里都能充上电。就算去跑高速,非节假日的时候从来都不需要排队充电,有时候充电桩上都没有一辆车。如果是节假日,现在也不再有问题。越来越多服务区开始引进移动式充电站,就是把国家储能站的电池拉出来用平板车拉着,一辆车能至少给12辆车提供充电服务,还担心啥呀?还有电池寿命问题,之前说更换电池的成本很高,但现在电池价格是不是下滑了?就算真要更换的话,也不至于那么多钱吧。关键的是更换电池只是个伪命题,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,电池可以至少用15年,刚好陪伴一辆车一辈子。最后就是智能化的问题,这么说吧,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就和以前的386电脑差不多,确实还差了一点水平。但就算如此,目前已经有比亚迪和丰田两家车企承诺,如果使用自动泊车系统出现问题,厂家将会承担完全责任。而科技的发展是非常快的,从零到有极为困难,但是从1~100却是个越来越快的进程,这一点看看CPU的发展史就明白了。时代毕竟滚滚向前的,人类也是在无止境的探索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。只是有些人接受新事物确实需要个过程,但还有一些人愿意勇于尝试,也正是这些勇于尝试的人才真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,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进步。
我今天就说句大实话,混动车和纯电车相比,纯电车才是真正省心又省钱的选择。混动汽

我今天就说句大实话,混动车和纯电车相比,纯电车才是真正省心又省钱的选择。混动汽

我今天就说句大实话,混动车和纯电车相比,纯电车才是真正省心又省钱的选择。混动汽车听起来确实诱人,市区用电跑长途用油跑,但如果开时间长了,问题就出现了。混动车本来电池就不大,起步也只有55km的纯电续航里程而已。这点可怜的续航里程连一辆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都比不上,又怎么能满足平时日常通勤的需求。家中有充电桩还好一些,要是家中没充电桩,那么混动车就只能当做燃油车来开,到那时又哪来什么好的行驶体验。混动车保养费用还特别高,毕竟是有两套系统的。电池,电控和机油,机滤,火花塞全部都要做,比纯电动汽车高了三倍都不止。系统内部太复杂也会导致出问题的概率提高,真不如像纯电动汽车那样,就是简单的三电系统,没啥毛病可出。所以,最好还是买纯电动车好一些。很多人觉得纯电动汽车有续航里程焦虑,但却从来不看看我们国家的充电基础建设到底强到了什么地步。以前大家跑高速时担心找不到充电桩,但现在,每个服务区都有了充电桩,而且充电桩的数目绝对比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枪要多,比利差不多是在1.5倍左右,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核实一下。这些在外面的充电桩基本都配备了快充系统,只要车带800V快充,那么在外面充电根本就不是困难的事情。十几分钟就能充满电,和燃油车又有什么区别。最强的就是,纯电动汽车跑的里程数越高也就越划算。我因为工作的原因,一辆车5年跑了13万km,总保养费用还不到2000块钱。如果是普通的燃油车,按照每1万km保养一次算,这就需要保养13次,每次500元就是6500元。而若是混动车的话,价格就要更高了。也不必考虑电池衰减问题,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实测循环寿命达到了2000次。如果一个星期充一次电的话,就意味着这个电池可以持续使用50多年,几乎能陪人一辈子了。而现在,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经济可靠的纯电动车型。20万级别就能拿到续航超过700km的,也不用担心长途问题。10万元就能选择城市代步车辆,灵活还便宜,且具有不错的科技感和时尚感。所以,别再被混动车的可油可电给欺骗了,销量排行榜就是最好的证据。这些年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都在上升,抢占的可不光是燃油车的市场,还有混动车的市场。【来自懂车帝车友圈】
5年内若不想换车,听我一句劝:就买纯电汽车,别选混动车

5年内若不想换车,听我一句劝:就买纯电汽车,别选混动车

5年内若不想换车,听我一句劝:就买纯电汽车,别选混动车我今天就说句大实话,混动车和纯电车相比,纯电车才是真正省心又省钱的选择。混动汽车听起来确实诱人,市区用电跑长途用油跑,但如果开时间长了,问题就出现了。混动车本来电池就不大,起步也只有55km的纯电续航里程而已。这点可怜的续航里程连一辆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都比不上,又怎么能满足平时日常通勤的需求。家中有充电桩还好一些,要是家中没充电桩,那么混动车就只能当做燃油车来开,到那时又哪来什么好的行驶体验。混动车保养费用还特别高,毕竟是有两套系统的。电池,电控和机油,机滤,火花塞全部都要做,比纯电动汽车高了三倍都不止。系统内部太复杂也会导致出问题的概率提高,真不如像纯电动汽车那样,就是简单的三电系统,没啥毛病可出。所以,最好还是买纯电动车好一些。很多人觉得纯电动汽车有续航里程焦虑,但却从来不看看我们国家的充电基础建设到底强到了什么地步。以前大家跑高速时担心找不到充电桩,但现在,每个服务区都有了充电桩,而且充电桩的数目绝对比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枪要多,比利差不多是在1.5倍左右,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核实一下。这些在外面的充电桩基本都配备了快充系统,只要车带800V快充,那么在外面充电根本就不是困难的事情。十几分钟就能充满电,和燃油车又有什么区别。最强的就是,纯电动汽车跑的里程数越高也就越划算。我因为工作的原因,一辆车5年跑了13万km,总保养费用还不到2000块钱。如果是普通的燃油车,按照每1万km保养一次算,这就需要保养13次,每次500元就是6500元。而若是混动车的话,价格就要更高了。也不必考虑电池衰减问题,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实测循环寿命达到了2000次。如果一个星期充一次电的话,就意味着这个电池可以持续使用50多年,几乎能陪人一辈子了。而现在,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经济可靠的纯电动车型。20万级别就能拿到续航超过700km的,也不用担心长途问题。10万元就能选择城市代步车辆,灵活还便宜,且具有不错的科技感和时尚感。所以,别再被混动车的可油可电给欺骗了,销量排行榜就是最好的证据。这些年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都在上升,抢占的可不光是燃油车的市场,还有混动车的市场。
今天这台车要正式上市了蹲一波销售数据吧第一台带quattro的智能电动车​​​

今天这台车要正式上市了蹲一波销售数据吧第一台带quattro的智能电动车​​​

今天这台车要正式上市了蹲一波销售数据吧第一台带quattro的智能电动车​​​
“合资杂牌电动车”当然是句玩笑,但玩梗归玩梗,真把通用早年做增程的老黄历翻出来,

“合资杂牌电动车”当然是句玩笑,但玩梗归玩梗,真把通用早年做增程的老黄历翻出来,

“合资杂牌电动车”当然是句玩笑,但玩梗归玩梗,真把通用早年做增程的老黄历翻出来,你会发现人家当年确实“偷跑”了几年,毕竟最早将增程技术用到量产车上面的,正是通用。所以别克把压箱底的东西翻出来做成至境L7,起码从纸面参数看,国产阵营里能打得过的也不多。今天咱们就单纯聊技术,不站队,不充值。从数据上来看至境L7完全是跟得上潮流的:302km纯电续航、1400km+综合续航、5.9秒破百、0.5L百公里综合油耗……一句话,那些天天喊“增程就当纯电开”的人,这次真能说到做到——302km的续航够你通勤一周了吧。再看看它背后的技术支持。电池来源于奥特能2.0增混专用高性能电池,满电最高能有315kW/9C倍率的放电能力,亏电状态下也能提供260kW/7.8C倍率的输出,这是保证它性能关键。当然,发动机也强,这是一台1.5T混动专用的机器,配合100kW发电机,整车综合最大功率252kW。换言之,亏电状态下的电池依然能喂饱满功率输出的电机。往细的聊,这套增程系统还加入了COOLGRID热管理技术,配合热管理中央控制器和N-Tau电池AI大数据管理算法,L7可以在低速启动、巡航以及高速加速等工况下都做到经济性最优,同时拥有更可靠的高低温性能表现。意思就是,在不同环境下,L7始终能够更加省电更加省油。电池40.2kWh,给到130kW快充,略高于3C的速度,30%~80%补能18分钟,所以你当它纯电车用也没问题。这套增程系统还有3.6kWh/L的油电转化率,提供最多252度的电量储备,什么概念?它能满足三口之家30天的日常用电需求,配合6kWV2L外放电,这确实可以叫“移动的家”了。安全这一块也很有意思。官方说法是L7这块电池测试项目较新国标多60%,耐久测试标准较新国标最高严苛29倍,电驱总成历经超过1000万公里的耐久测试。奥特能电池之前就做过一张海报,里面说“单体热失控后,2周不起火不爆炸”,要知道,新国标2小时就够了。这个故事其实起于一场意外,当年,通用最早做电动车普及化,EV1、Volt等车型他们做了很多碰撞试验,结果很nice,于是就开始写结案报告……写报告的那几天里,放在室外的碰撞电池,居然慢慢短路出事了,于是,通用就来了个苛刻的数字:静置2周!不起火!不爆炸!至境L7还有其他一些产品亮点,比如首发搭载的MomentaR6飞轮大模型、高通SA8775P车机芯片(算力72TOPS)等等,正如今天技术日薛海涛-薛总说的:“致敬,不是为了追随,是为了更好地超越”,至境L7这回确实来得诚意满满。来吧,你猜猜它该卖多少钱?别克至境L7凭什么跻身头部新能源别克至境L7首秀
宁德时代大涨9%创新高!新能源政策利好+固态电池技术创新,智能电动车ETF(516380)上探4.6%创3年新高

宁德时代大涨9%创新高!新能源政策利好+固态电池技术创新,智能电动车ETF(516380)上探4.6%创3年新高

新能源多重政策利好,叠加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,今日(9月15日)较多布局汽车智能化龙头标的的智能电动车ETF(516380)全天高位活跃,场内价格盘中飙涨超4.6%,收涨2.93%,刷新2022年8月以来的高点!细分方向来看,电池龙头...
奔驰AMGGTXX概念车意大利Nardo赛道记录“电动车24小时

奔驰AMGGTXX概念车意大利Nardo赛道记录“电动车24小时

奔驰AMGGTXX概念车意大利Nardo赛道记录“电动车24小时最长行驶里程”24小时最长行驶里程5479公里7天13时24分行驶40,075km(≈赤道周长):“八天环游地球”,保持300公里/小时持续刷圈8天破25项记录AMGGTXX:1340马力,850kW快充,充电5分钟400公里,模拟V8声浪,尾速350公里/小时期待纽北赛道圈速成绩!我与汽车的日常
“狗子嚣张被教训!湖南,女子骑电动车回家,突然遭狗子追。不料,狗子追完电动车回

“狗子嚣张被教训!湖南,女子骑电动车回家,突然遭狗子追。不料,狗子追完电动车回

这狗子看着不大,还有些可爱,可看它追电动车的样子,挺凶的,而追电动车应该是因为电动车上有一只小狗,它才会追。不过这样是会吓到人的,万一把骑电动车的人被吓到,不小心摔倒受伤了,那么经常投喂的它饭店老板就有可能要负...